第90章第90章换一位王姬
雍国内乱之际,一则消息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
雍殊正式反击雍衡当日,一名婢女绑架了王姬离开岍邑,随后王姬的侍卫长追出城门,将这心怀不轨的婢女斩于剑下。
这名女奴听闻还是公子殊身旁的人,备受宠爱,而王姬又与公子衡关系匪浅,与公子殊有着年少仇怨,这桩绑架背后的缘故不由得让人想入非非,各种版本的猜测接连传出。
王姬被救后却并未返回雍国,她向兄长姬谦,也就是如今的周天子上书请求回国,言语恳切地表明了自己少时不懂事与雍国二公子殊结下恶果,如今自知不堪担任雍国夫人,愿回洛邑日夜忏悔。
姬谦对薇姬的信是一个字也不相信。他对这个妹妹不怎么关注,但她总是闹出一些事情,让姬谦不得不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薇姬或许会对年少无知产生后悔,但她的后悔可能还持续不到半日,她就是一个被父亲惯得自私自利的人。
他翻开了雍仲廪还未去世前送来的一封书信,这个国君听闻了儿子旧日在洛邑的遭遇,虽心中怀恨,但如今再追究也无借口可发挥,便只是询问天子能否换一位王姬与儿子结成良缘。
初次看到这封信时,姬谦愤怒地将它抛掷于地。薇姬的送嫁队伍浩浩荡荡风光无限,又定有齐侯主婚,虽然她未曾真正与雍国公子成婚,但世人无不默认她已嫁入雍国,雍仲廪此举简直是践踏王室脸面。
此时姬谦重新翻开这卷书信,冷静下来后不由得重新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昏礼合二姓之好,现在薇姬和雍殊已然关系破裂,不宜强求姻缘,而雍衡此等不循周礼的人怎配娶得王姬。
姬谦不愿意与雍国的联姻终止,毕竟若是能用联姻获得西南区域雍国的拥护,那对周王室来说也是一桩美事。他的女儿今年十二岁,待雍殊斩衰三年,恰好是适婚的年龄。
这般一思考,姬谦顿时觉得这是一件各方受益的婚事,他立即写下回信,与雍仲廪那封书信一同交由使臣送往雍国。
-
雍国内部的叛乱刚刚结束,雍衡已被关押在牢狱中,关于对他的刑罚目前尚未定下。
雍殊面色平静地坐在属于国君的座位上,仿佛底下臣子的争论不休并不存在。
同姓宗亲与异姓属下的想法不同,雍衡是先国君的儿子,若是将他处死未免太过于不近人情?这让同为雍姓的宗亲产生唇亡齿寒之感,他们建议不如收去雍衡的职位财富,再将他远远放逐。可他到底犯下了叛逆之罪,若是不从严惩戒,怎么能够警示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即使是姬王室也无法容忍的罪行,难道雍国却要轻轻放下吗?”单牧臣质问道,“你们现在阻拦处死雍衡,难不成是为自己日后的罪行开脱?”
即使士常平时和颜悦色,依旧被这年轻人的态度气得说不出话。
单牧臣是雍殊忠心的手下,在雍殊尚未得到国君重视时便已加入他的阵营。他支持雍殊,不仅是因为得到了公子殊的帮助进入军队,更多是他早早看出公子殊的藏锋敛锷。
单牧臣极擅长察言观色、揣度人心,当初在平末时夹在立场不同的左仁和余嘉之间亦能不得罪任何一方。
他看出了雍殊无法容忍雍衡的存在,因此他主动要求处死雍衡以儆效尤。
但单牧臣并未窥得全貌,雍殊出声打断了底下越来越激烈的争辩,他敲了敲彤几,语气惋惜道:“雍衡年少无知受人蛊惑,才会违背父君遗志。”
士常到底担任太宰多年,立即懂得了这位新任君主的意思:“陈国与我国素来不合,却突然示好与先君结亲,看来是陈侯早有预谋,想逐步分解蚕食雍国。”
因此对于雍衡的处罚暂时搁置了,在对陈国的态度上这些臣子的分歧倒是小了些,殿内剑拔弩张的氛围稍有缓解。
雍殊在这个时候听闻了周国使臣来访,他单独接见了使臣。
古朴肃穆的大殿内,坚硬的木板整齐铺于地面,高大的圆柱立于两旁,使臣坐在下首,等候雍殊看完周王的书信。
距离雍国内乱的平息不过才两日,使臣端正坐于明亮的宫殿中,却总觉得有阴冷之气缠绕,他的视线落在年轻的国君身上。
这位国君一直是世人称赞的君子,他的皮肤带了些常年不见阳光的苍白,雅致疏淡的眉眼正扫过那份过于冗长的书信,竹片相撞的声音在他手中响起,使臣本能地察觉了他的不悦。
然而当国君望过来时,他的眼神温和,带着些罕见的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