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水源
“这是给力宝的。”喻宝园将手中的绘本递给周书生。
力宝年纪还小,但周书生托老师的关系在京中给力宝寻了一处学堂。
这几日力宝都去了学堂,因为不习惯,还在哭过,周书生也是焦头烂额,正好今日喻宝园来,周书生一面道谢,一面接过绘本。
在周书生心中,喻宝园总是稳妥的。
当时在青石镇医馆,那么多人围观,他当时束手无措,也对孩子发了火,但适得其反;是喻宝园解围。
而后,力宝就喜欢了往喻宝园家中跑。
他喊都喊不住。
读书人颜面薄,最怕麻烦旁人。
但力宝三天两头去喻宝园家中,周书生实在抱歉,每次去找力宝的时候总会少捎带上一些东西。
只是去的时间多了,才知道其实宝园也很多时候不在家中,但无论宝园在不在,不少孩子都习惯了会去宝园家里玩。这也是为什么力宝总是喜欢去的缘故,因为这里除了喻宝园,还有很多村里的孩子。
周书生才知晓自己的忽略了,喻宝园更像镇子里小孩子们的一处心灵寄托。
开心,不开心的事,都习惯去告诉喻宝园。
也无论是闯祸还是没闯祸,喻宝园都是他们最好的听众和最好的朋友。
喻宝园会和他们一起制定规则,约定她不在家中的时候,大家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小孩子们总会相互提醒对方遵守。
所以,有时候,即便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镇子里的小孩子也闹哄哄的,叽叽喳喳,却没有闯祸的。
周书生也没想到今日喻宝园会来送绘本册子,这还是上次见面的时候,宝园随意同力宝说了一声,力宝就说想要,没想到喻宝园真的把每个孩子的话放在了心上。
周书生心生感激。
周书生便也拿力宝不愿意去学堂的事询问喻宝园,想听听喻宝园有什建议。
周书生这趟入京也是备考明年春闱,除了力宝的事,就是读书复习,春闱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几乎都窝在屋中,正好今日送宝园的时候一道散步。
周书生说的,喻宝园其实理解,也如是道,“虽然京中很多孩子很小的年龄就会去学堂,但是确实对小孩子来说,终日坐在同一张课桌前的日子有些难熬。”
喻宝园只说了京中,没有说这里。
京中和别处都一样,而且,还会比别处更甚。
学堂,私塾,还有族学,其实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
喻宝园尽量用周书生能理解的言辞解释给他听。
小孩子被教导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固定在同一个位置,听课,背书,写字,对师长言听计从,这些都是违背小孩子天性的,除了很小一部分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学习的热忱之外,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喜欢玩耍的。
因为小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认知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还包括自身心态的调节,对自律和规则的理解等等……
所以,现在的教育才会统称为学龄前,也就是这个年龄段之间的年纪并不适合正式的学习。但如果是书画,艺术,音乐,运动,包括语言的启蒙却是很好。
就好比春天要播种,秋天收获一样的规律一样。
虽然在特定的环境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但那是特定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就像小孩子中,除了很小时候就表现出来天赋的那一小撮孩子之外,大多数的小孩子和植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是不适合过早,加入过量的学习;等他真正到了需要努力读书的时候,反而会体会到揠苗助长……
喻宝园说这些的时候,周书生一直在认真听着。
“所以,如果力宝已经去了学堂,提早适应这样的环境是好的,但是也要给他时间,不需要拿他和其他孩子相比,也不用给他制定太过明确的目标;每日他从学堂回来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同他聊聊学堂的人和事,譬如,饭菜好不好吃,夫子和同窗之间有没有什么趣事,以及,他最喜欢什么,还希望明日去学堂做什么,或者遇见什么,在他心中做正面引导,做他坚实的后盾,让他知晓,无论他在学堂好和坏,但在他爹爹心中,他永远都是最好的,他是被关注和爱护的那个,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喻宝园说完,也笑着看向周书生。
周书生也豁然开朗。
这些道理其实他也想过,也在他脑海里弯弯绕绕得出现过,他也不知道这样想对还是不对;是对孩子太过溺爱,还是对孩子负责。但今日同喻宝园说完,周书生更坚定这些是对的。那又何必在意旁人是何眼光看他?
周书生只觉压在心头的一块沉石落了下去。
喻宝园也道,“其实,以前的老师一直告诉我一件事,我一只觉得很有道理。”
周书生看她,她认真道,“每一个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的,包括孩子。父母长辈可以为孩子折腾风雨,做取舍,但只有父母不是孩子的附庸,孩子日后才不会成为别人的附庸。为人父母,同样应该爱护自己。”
周书生微顿。
喻宝园笑道,“春闱在即,抛开父亲这个角色,这件事同样重要。不用让力宝成为你的焦虑,专注去做自己眼下最重要的事,力宝比你想象中更懂事,很善解人意,也更好。”
周书生愣住。
喻宝园余光看到了小九,猜到应当是陆衍下朝的马车路过此处,遇到了。
“我先走了,替我给力宝问好。”喻宝园拢了拢披风。
周书生也回过神来,温和应好。
周书生目送她跑开。
快至年关了,京中各处已经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年关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