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62章弹劾
顺治没有同意乌云珠的要求。
他若是想要一个靶子,完全可以另寻她人,不必浪费时间在乌云珠的身上。
不论是佟采薇这里,还是顺治那里,乌云珠都碰了壁。
她是偷偷从襄亲王府出来的,大贵妃虽然叫人盯着她,但她嫁给博果尔的时候还没出宫建府,后面出了宫,王府里的人里也有她的亲信,大贵妃还真没法把她彻底关在王府。
但现在,关不关得住,她都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她知道自己只是在垂死挣扎,想要进宫也不过是延缓自己的死期。
她回到襄亲王府的时候,大贵妃罕见地不在,她问了王府的人,他们说大贵妃出门,去宗亲们府上了。
*
佟采薇本是要找人问问大贵妃的脾性的,结果人还没派出去调查打听,朴氏就站出来了。
她曾经是顺治的乳母,在宫里也待了一段时间,比起旁人要更加了解宫中的局势。
“您别瞧大贵妃一副不管事的样子,那是因为皇上登基了,没她的位置了,但蒙古喀尔喀部仍然把她当做亲近的人。”
这些年一直有蒙古旗的人给她送礼物、嘘寒问暖,譬如喀尔喀的车臣汗,他的皇后就是大贵妃的妹妹,她又曾经嫁给察哈尔部的可汗,这两个部落都是蒙古数一数二的部落,可以说,她背后势力很广,只是她平时不显山露水罢了。
朴氏不知道佟采薇怎么忽然问起了大贵妃,只能挑挑拣拣把她知道的东西都说了。
佟采薇大概总结了一下,大贵妃有林丹汗的关系在,和蒙古关系很不错,现在大部分的满洲贵族都会选择和蒙古联姻,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大部分宗亲的福晋、侧福晋都来自蒙古。
佟采薇听完,深吸了一口气。
在一定程度上,乌云珠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倘若大贵妃有心要让她殉葬,以各方势力相逼也不是不可能。
她提防着大贵妃,但最先出事的不是她自己,而是佟家。
佟国纪给她送了信,大贵妃联合了一些王公贵族,参了佟图赖一本,状告他纵容儿子,殴打皇室宗亲。
这还只是普通的罪名,朝臣们还参他结党营私,和汉军旗的许多军官都有勾连,早在多尔衮时期,就替多尔衮做事,拉拢汉军旗。
证据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朝臣群情激愤,有装的,也有被带了节奏,真的信了的,总归吵得沸沸扬扬。
顺治把折子压中不发,但也只能扛得住一时。
大贵妃正在气头上,卯足了劲儿要给佟家和佟采薇一点颜色看看。
除了她,也有对顺治宠爱佟采薇这个汉军旗的嫔妃不满的,尤其是他还废了皇后。
那些人心知肚明顺治废后是因为什么,但他们不会那样说,而是将一部分的原因归咎到了佟采薇的头上,说顺治是因为宠爱佟采薇。
他们将佟采薇比做祸国殃民的杨贵妃,佟家就是仗势欺人的杨国忠。
一时之间,景仁宫风声鹤唳。
玄烨的课没有停,照旧是去上书房,但是顺治没带着他往乾清宫听朝臣们的政事了,他年岁渐长,也能听懂一些事情了,但如今这些大臣们参的都是他额娘和外祖,顺治怕他听见什么不好的东西。
不必去乾清宫,玄烨的时间就变多了。
有一回,他挨着佟采薇,问:“额娘,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佟采薇顿了一下。问:“你是不是听见什么了?”
玄烨垂着头:“皇阿玛不让我听大人们说话了,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我就问了我的哈哈珠子。”他的哈哈珠子是孙氏的儿子曹寅,平常听了些消息,加上这事儿闹得大,阖京都知道了。
他道:“额娘,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们?”
他还是个小孩子,其实不太懂他们的想法。
但佟采薇想,她不能一味地瞒着玄烨,他身处其中,将来还要做皇帝,也该知道如今朝堂上的局势。
她先说了说博果尔的事情:“他额娘对我们怀恨在心,所以才伺机报复。”
但玄烨不愧是未来的政治机器,嗅觉相当敏锐:“可是皇阿玛说过,这世上之人所图都是利益,大贵妃能给他们什么,让他们这么卖力?”
他不懂。
佟采薇摸了摸他的脑袋:“我们玄烨很聪明,这世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他们会这样积极,当然也是因为有利可图。”
如今朝堂上的局势鲜明,满蒙汉各自为政,从前是蒙古势大,但顺治有意打压,经过废后事件之后,蒙古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许多,汉军旗的地位低,但这两年科举正常进行,汉人的文化水平当然是要比满人高的,因此吸纳了不少人才,且汉人比满人、蒙古更会抱团。
他们在朝堂上本来就处境艰难,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抱团取暖,时间长了也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