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打工三年,如何?
舍不得归舍不得,但该做什么大壮心里还是很清楚的,谁也不能把长安城里的皇帝给越过去。
但他对满朝文武的动手能力存在质疑。
“把显微镜送回去,那些人能用明白吗?”
大壮叉腰,底气十足地开启无差别地图炮。
“不是我看不起长安的官儿,我看不起大唐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儿,他们没几个能把这显微镜摆弄明白的!”
大壮爪子一挥。
“大唐的理学教育是有缺失的,姚相杀灭个蝗虫都被人指着鼻子说有伤天和,那人吃不起粮饿死路边就不伤了?天和怎么还差别对待呢?!”
“这一点,还不如咱们村里的乡亲想的明白。”
李琮心说你们村的乡亲可不是明白嘛,全村家家户户都贴财神,挖门捣洞想发财,那信仰可是纯粹呢。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桥东村里的村民风貌和许多地方都不一样。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充满生机的、跃跃欲试的冲动,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道路,不受其他因素束缚,野蛮但又踏实。
若是桥东村那群人见了这显微镜,最多的也就是惊讶一阵子,然后多半会开始琢磨该用它做啥生意。但这显微镜送去朝堂就不一样了,且不说朝中文武能不能搞明白用法,就算搞明白了,十有八九也要斥之为妖术幻术,甚至还要围绕义理之争而大吵几轮。
薛三郎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只送一台显微镜回去真不一定有用。
那怎么办?让薛三郎回长安?
李琮下意识地看向薛大壮。
大壮浑身一紧,连忙摇头。
“您可别让我去,我怕我统……我,我控制不住,骂人。”
“您看我才是个从八品,在朝堂上要是把一品大员都骂一顿,这是不是就不好了……”
他说得哪里是自己,而是他统爹748,上朝讲解显微镜的肯定是要统爹上。统爹的耐心有限,哪可能无限度哄着那群达官贵人说?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翻脸掀桌了。
李琮一想有道理,朝中某些酸腐的确不是那么好相于的,没理还要搅三分,一个个嘴皮子都厉害得很。
但要是薛三郎不去,那就得自己回去。
自己领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一职,军务乃是第一位的,怎能为了一个显微镜就回京献宝?那他李琮成什么人了!?
正想着,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间或还夹杂着马匹的嘶鸣。
李琮皱眉。
“什么人这样嘈杂?”
“回大都护,京中送来急报,信使现就在门外!”
京中急报?!
李琮的神色顿时转为凝重,让人进门回禀。
来人一路飞马疾驰,满面风尘,但却是穿着宫中内侍的服饰,一身缟素,见了李琮倒头便拜。
“奴参见殿下!”
李琮看到他这一身穿戴眼皮子就开始跳,让人起身后便问起京中可是出了大事。
“回禀殿下,是宫中出了大事,太上皇……太上皇……太上皇崩了!”
什么!?
李琮眼前一黑,身体晃了两晃,好悬没栽下火炕。
皇祖父崩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会如此突然!?
太上皇李旦,高宗李治第八子,大唐建国后第五位皇帝,打从嗣圣元年开始第一次登基,三十年来四次让出帝位,包括但不限于让给亲娘、让给亲哥、让给侄子、让给儿子,还曾经两次改姓(武、李),两次登基,最终于开元四年崩于百富殿。
善终。
李琮放声大哭。
李旦的儿子不少,但孙辈暂时还不算很多,所以对李琮非常喜爱。
李琮小时候经常被带着去给祖父请安,李旦教他写字骑射,祖孙关系十分亲近。
现在他收到了祖父离世的消息,想起祖父过世前自己没能亲自在旁侍奉,李琮的心里就如翻江倒海一样的难受。
他哭了一阵,想起还站在一旁的信使,便问。
“可是父皇让我回京奔丧?”
那信使取出李隆基的旨意,宣读了一遍,果然是召李琮回京。
李琮点头。
“那我这便收拾行装,即刻出发。”
然后他顿了顿,又转头对薛大壮说道。
“牧场和弩坊的事便劳烦薛先生了,显微镜我一并带走,择机献给父皇。”
薛大壮点头。
他其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太上皇驾崩乃是国丧,全大唐都要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