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54章完胜
“等到武德年间端砚大面积使用后,有些品质不高的紫金砚,就已经和端砚混在一起了。紫金石极少,开采又极难,紫金砚默默湮灭无闻了,后世人根本就不知道这种砚台了!”
有熟知砚台历史的人缓缓的讲解着。
陈阳微笑的看着那个胖子,点头道:“大书法家米芾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紫金帖》中曰:‘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
“他又说:‘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此外,米芾的《宝晋英光集》卷八还载有杂志一则记此事:“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
赵星河突然一拍脑袋,仿佛想起了什么。
“对!我读过米芾的文集,现在还记得这段文字。苏东坡也记录过这件事。当时我就在感慨,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紫金砚?”
所有人面上神色一变,如果这块砚台真的是王羲之使用的紫金砚,又先后被米芾和苏东坡收藏,视为珍宝,那这块砚台的价值……
每个人的眼神不由得火热。
陈阳将砚台展示给最前面的几个人,此件砚台表面包浆十分自然且老道。
砚台上面的人物故事、亭序风景皆是纯手工雕刻而成,一树一叶、一瓦一梯、一人一房都雕刻得如此精致细腻,实乃大师风格。
再看细节,无论是砚上亭下两人物,远看风景对话的场景,还是两人物席地而坐侃侃而谈的场景,经雕刻之下都将其表达的淋漓尽致,如同人物活了一般。又如同微风习习下岁月美好的一幅美景。
再看砚台另一面,左下角之处有十分显眼的“王羲之”三个字,这让此件砚台再升等级,旁边所书写的也是王羲之的词,“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这是《兰亭集序》里面的诗句。
其字体、书法无一不透露着王羲之的风格。
“看样子真是王羲之的砚台!”
众人议论纷纷,又是激动,更加羡慕。
黄三财再也忍不住了,上前一步道:“就凭这个就能断定是王羲之的紫金砚?”
陈阳还没说话,赵星河怒道:“是不是紫金砚,是不是王羲之用的,不敢确定。但我肯定的是,它绝对是东晋时期的端砚!”
他作为一个深受众人尊敬的鉴定师,学风严谨,紫金砚他没有亲眼见过实物,不敢断言,但却可以肯定这块砚台的具体年代。
紫金砚也是端砚的一种,他说这的确是端砚也无可厚非。
李重楼却笑颜逐开的道:“即便这只是端砚,历史价值也不敢预估。它的出现,证明了端砚早在东晋时期就已问世,改写了端砚始于唐武德年间的历史。”
“它将端砚出现的历史提前三百多年,它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远超市场价值!”
众人顿时轰动了。
所有人都知道,一件物品出现的时间提前了数百年,这将产生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黄三财面色惶恐,突然大叫:“贺老三!”
一个矮瘦的五十来岁男子快步走过来,正是他店里的首席鉴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