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牵绊
情况已经持续好久了,百姓家中的米缸已经比脸都干净了。
这个时候,县太爷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终于开始放粮了。
每家每户派一个代表去领米面等粮食,不多,勉强足够果腹,但是聊胜于无,可以作为一个短暂的支撑。
这一放粮,缓解了百姓不少的压力。
仿佛一根被绷得紧紧的绳子,原本就在断裂的边缘徘徊,如今绳子的两端已经没放松下来,给了人喘息的机会。
况且张县令是一个会做人的,挨家挨户跑遍县城的富户,要求他们每户至少搭建一个布施的棚子。
他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赶忙将此事宣扬出去,有一些不想布施的人家都被逼无奈,只好拿出点银钱或是囤积的粮食出来救灾了。
百姓听闻这件事情个,纷纷跪地磕头,高呼县令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是一个好官。
而且后来张县令还想起赵沉的建议,镌刻一个按照捐赠银钱和功劳为排名的功德碑,谁捐的东西愈有价值,那么谁的名字就可以排在前头。
这一举措,不仅让富户心中的芥蒂全然消失,还使得他们的竞争之心熊熊燃烧,大家都想要自己的名字摆在最前面,这可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举动啊!
县令大人可是说了,到时候功德碑镌刻完毕,不仅会专门将其开启一个建成仪式,还会将它放在县城的城门口,每一个走过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上面有谁的名字,做出了什么贡献。
试问谁不想拥有这等殊荣呢?这功德碑若是能够保存完好,说是可以流芳千古都不为过。
这等好事谁都不想错过,机会难得啊。
对于有钱人家而言,钱财这个东西不过是身外之物,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他们最重视的还是自身的名声。
他们十分爱惜羽毛,越是大户人家,越是规矩森严,所追求的东西就跟平常人不一样。
甚至不夸张地说,此事说不得还可以写入族谱。
赵家得亏囤积的粮食,所以解了燃眉之急,后来也是随着大流开了几个布施的粥铺,混迹在大家的行动中,低调又不显眼,还得了一个功德碑上的名字。
虽说名字的位置在中下流,但是这正符合赵家人的想法。
再然后,朝廷就派人下来,钦差带着从其余几个粮食丰收的府城调度了不少的粮食过来。
此次的灾情,被波及到的地方不在少数,所以钦差的压力也是极大,他手握令牌,一路上斩断贪官的人头不在少数,他的屠刀之上已经沾染慢慢化作乌黑的血迹。
不过初到张县令治下,却发现,虽然百姓衣衫褴褛,但是面色对比之前那些灾民却算是极好的,脸上全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并非是面容死寂,眸子古井无波,满满的绝望。
这异常的情况引起了钦差的注意,于是他打算悄声微服私巡,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力,在走遍县城的角落之后,钦差满意地抚摸着胡须。
这张县令却是一个可造之才,看得出来他拳拳的爱民之心,待此事了结,他必定会如实禀告圣上,张县令的位置,是时候往上动一动了。
不过钦差是一个政治嗅觉很灵敏的人,他察觉到这张县令的后面必定有一个人,要知道这些举措,桩桩件件都很不一般。
他向百姓打探消息的时候,就得知张县令以往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建树的县令吗,但是在关于此次天灾的预防和治理上面,却表现出不一样的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