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都不愿意,勇毅侯慌了个彻底,难不成真要他带几个小兵过去镇压反叛?
突然有一双手拿过了那封信,是白马军的主将,叫侯泩。
“我跟着你过去吧,省得再出了什么事陛下那哥几个问罪。”
他是凌沧州的副将,当初白马军开始组建的时候他就是统领。只不过白马军在凌沧州病死都没有组建完,后来由凌沧笑来收尾。
也是凌沧笑的嫡系。
侯泩其实是和亲王府家仆出身,因为在习武和兵法上有非凡的天赋,而被和亲王放良籍还特意送他去上了两年私塾。
后来和亲王请命接手北疆大军时,他开始跟随保护凌沧州,只不过凌沧州嫌他年纪小通常也只是带在身边而已。
最后还是和亲王看不下去,直接将他放到大军里面历练,直到有了军功顶上了凌沧州副将的位置。
其实那时候北疆还算安生,真要打仗的时候并不多。可能是年纪差得实在不算小,凌沧州还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
直到他身边出现了一个更小的小孩开始,他才反应过来侯泩好像已经长大了。
凌沧笑从八岁开始跟在凌沧州和和亲王的屁股后面跑,对于突然被小王爷带在身边的小姑娘当时有不少人好奇。
和亲王对外只说是小女儿,之前身体不好就一直被养在府里,其他的就什么都没说说过。
当时先帝和和亲王的关系比较僵,所以当年和亲王回京时提到自己有个生在北疆的女儿时,先帝随手指了一个婉柔就当做封号。
原本应该是复杂、严谨的过程,因为先帝的态度而很快过去了,至于凌沧笑在那之前一直就和没有这么一个人似的。
只是任谁都没想到凌沧州病逝了,死于刚打下的那座城池突然爆发的瘟疫,那时候白马军刚组建到了一半。
那时候凌沧笑已经十四岁了,据说是生母刚生下她就没了,和亲王妃远在京城没人教养被和亲王和小王爷带在身边。在北疆军营里面长大,所以白马军剩下的事宜都被尽数交给凌沧笑和侯泩。
明明凌沧州再撑两天就能见到刚刚组建好的白马军……
可能是可怜和亲王,先帝还特意派人过来去邀请他回去过年。
但刚经历丧子之痛,和亲王极度需要将心中的悲伤发泄出来。
于是,由和亲王来指挥,他和凌沧笑带领白马军三天内打下了两座城池。
至此白马军名震整个北疆。
后来和亲王身体不好,刚开始由凌沧笑来领兵时,真正肯听她的的也只有白马军。
和亲王年迈,也只能将反抗的声音先压下去,让凌沧笑先打出来能服人的军功。
后来和亲王离世,底下人彻底和她撕破脸。
那时候她没想过挽回,而是只带着白马军出去,自然军功奖赏便没有别人的份。
那些个将领迫于手底下人的压力,才向凌沧笑服软。
后来凌沧笑在白马军的基础上还又组建了吞虎营重甲军和轻弩军及新的斥候营。
是以虽然凌沧笑已经没了,但北疆大军主要战力还是凌沧笑旧部,也正因如此凌幼归的地位才那么特殊。
刚出去,吞虎、轻弩、斥候一军两营的主将就围了上来,北疆大军内部抱团的现象很严重。最主要的划分就是按照主帅。
北疆大军最一开始兵权是握在开国时的镇国公手里。后来镇国公府满门获罪,兵权落在了越家手中,但越家后来几乎全部折在了战场上。当时的皇帝为了稳住大军,派了和亲王过来。再到后来凌沧笑离世兵权被交给了勇毅侯。
每一派的将领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主力,但几乎都随着将领的更换而从主力到边缘化。但勇毅侯至今都没有做到让大军听他的,换句话说,他在最应该李威的时候打了几出烂仗,自己没有威信也没人原因作他的主力,而军中也没人愿意边缘化,才出现了如今军中抱团的情形。
“泩哥,你说这吃力不讨好的活你揽下来干嘛?都说京官娇贵,听说这回来得还是个大官,人家不能热着不能冷着,你还不能逆着。否则等人家回了京城,说些个什么,咱们这些个人可就要遭殃喽。”
话音刚落,勇毅侯就从军帐内出来了。
知道这人说话就是为了隔应自己,毕竟……京官又哪只是那一个?他是安乐窝里长大的,因着是家里的独子,没人跟他争爵位年轻时也没什么建树,所以娇贵了些。再加上他承袭了勇毅侯,军中将领没几个比得上他,之前也用品阶压过人,只不过没什么用处罢了。
但看到这么几个人,又是真的敢怒不敢言。
说话这人是吞虎营的将军,从白马军中抽出去的,一直都是管侯泩叫哥。
不止是吞虎营,其余一军一营也是如此,都是过命的兄弟几乎没什么隔阂。